9月5日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向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出特急文件《关于赴你协会开展砂石、水泥、混凝土等建材价格形势调研的通知》,称近期多省砂石、水泥、混凝土等建材价格出现明显上涨,根据国务院7月发布的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,高排放产业限制区域不再仅限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;此外,长三角一市三省、汾渭平原等也将纳入,涉及80个城市。
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监管措施的加强,陕西、广东、河南等地建部门和相关协会,已发文抑制建材原材料价格暴涨。市场秩序乱象多发。为贯彻落实领导重要批示要求,迅速摸清情况、分析原因,有针对性的加强市场调节监管,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拟于近期开展专题调研。针对上述情况,国家发改委特急发文给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,将对砂石、水泥、混凝土等建材价格进行调研和监控调节。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近日强调,各地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中,严格禁止“一律关停”、“先停再说”等敷衍应对做法,坚决避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,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。
记者注意到,国务院大督查第二十八督查组近日在甘肃举行座谈会,重点了解甘肃、陕西砂石料短缺及带来的连锁问题。今年,这不是第一次对砂石料价格展开调查。过去多年以来,水泥价格从投资到生产、管理的环境成本过低,这是我国水泥价格与发达国家水泥价格差异的重要内容之一。目前,水泥市场价格南北差异呈现鲜明的剪刀差。泛东北和华北地区水泥企业仍处于亏损或微利状况,大多数企业产能利用率十分低下,盈利困难,不实施去产能,行业整体效益难回升。
据记者了解,随着政府环保管控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,企业环保成本也在提高。“打赢蓝天保卫战”、“环保限产”使得水泥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和新增财务成本,带来水泥价格上升以消化新增成本。记者就此梳理发现,这其中各地的建材企业是监控的重点,主要包括预拌混凝土企业和预拌砂浆企业等。
“各地应按要求制定可行的整改方案,加强政策配套,坚决遏制假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名义开展违法违规活动,据记者了解,此前中央开展的环保督查回头看,部分采砂场陆续停业整顿。在冬季来临前,许多建筑企业抓住黄金秋季集中赶工,造成建材用量加大,市场供不应求,也促使价格上涨。对不作为、乱作为现象,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,严肃问责。”